《瞭望》文章: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
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而立之年”的深圳,任重道远
文/何树平 赵宇
以30年发展为新起点,深圳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它今天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许多国内其他大中城市已经或即将面临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指出,“更好发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创造新的成功经验,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对于全国而言意义重大。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今天,作为中国最早也发展最好的经济特区,深圳肩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风采的重任。过去30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圳人以非凡的勇气和努力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未来30年,是我国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深圳更应该走在科学发展前列。
可以说,深圳的成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鲜明印证。深圳应成为当今世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鲜活样本,成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完美结合的典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只有这样,才能更体现特区的品格,特区的价值。
新起点新挑战
过去的高速发展,相对于内地来说市场经济更加成熟,经济基础更加坚实;毗邻港澳,经济社会的开放度更高,人们的观念更加解放;拥有特殊的地方立法权,深圳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继续担起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的历史使命。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批准和实施,“一区四市”的新定位,以及特区内外一体化方案获批为深圳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深圳的发展同样面临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一是特区过去30年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和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发展理念下重新审视和突破过去的发展模式需要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二是在作为特殊政策已经在全国“普惠”后,特区的“特”如何体现,如何再造新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显得重要而紧迫;
三是深圳处于从起飞到成熟的发展阶段,城市的活力和创造力有衰减趋向,动力不足,缺少了特区建立初期那种“拓荒牛”精神,改革进入深水区后,触及一些利益格局的调整,难度、阻力增大,怕或不愿承担改革风险,顾虑较多;
四是与香港等世界先进城市相比,在公共行政、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法制化水平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还需要在优质、高效、透明、规范服务上花大力气,行政效能建设和执行力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是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还需要加强,整个产业迫切需要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需要进一步解决好在核心技术、关键部件、营销渠道、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对外依赖,总体还处在“制造基地”的地位,产业主要还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
六是发展不平衡等带来的社会问题可能更为突出,流动人口比例高导致城市管理难度加大,因土地、住房等价格上涨等带来发展成本上升;
七是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发展已经紧紧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对外依存度和开放度高,受到国际经济波动冲击的可能性和力度会更大,“能力挑战”考验深圳的决策者;
八是在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和探索。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
30年时间,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创造了奇迹,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这既是继续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也可能成为科学发展观念突破的阻力和障碍。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认真审视发展路径和现状,我们还有很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在前进的道路上也还将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必须突破原有的模式,进行新的探索和创新,必须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一个永恒的过程。
一是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毅力,不怕牺牲短期利益、不怕牺牲一时荣誉、不怕各种是非议论,敢于突破既有经验,敢于“自我革命”,敢于承担风险,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决策拍板、利益取舍、轻重权衡、矛盾协调的第一准则,切实从深层次上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彻底扭转既有发展模式的思维定势、行为定势。
二是学会统筹兼顾的科学思路和方法,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拿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思维、新举措。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相配套,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相协调,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三是把好的思路和理念与有效的机制和制度结合起来,建立实施与科学发展相配套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是否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根本标准和基本依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深入内心、深入灵魂,使推进科学发展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和魂。目前深圳已经进入了全方位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掣肘从“观念之争”转变为今天的“利益之争”。按照《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总体要求,在“四个先行先试”方面取得新进展。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财税、投融资、土地管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以及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推进企业改革等方面提出新的举措,进一步消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力争在全国率先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着力解决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行政效率不够高、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力争到2015年率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初步建成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目标。适应国际化城市发展需要,重点推进对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代表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制度设计先行先试,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完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努力形成一套能够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民生福利水平的体制机制,使全体市民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切实提升市民的幸福感。着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构建法制政府,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合法权益。
从深圳实际出发,力争在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领域率先突破,带动各领域改革全面推进。
再造竞争新优势
在今天,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高低,表面上体现为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实际上是全球化时代城市拥有、吸引、控制、转化稀缺要素的能力,与城市的制度建设、文化的挖掘和提升、地方创新环境的培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区是创业者的乐园,是打工者寻梦的天堂。作为一个开放的移民城市,从最初的三万人到今天近千万的外来流动人口,深圳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开拓者。今天,深圳作为特区的政策优势不再明显,地缘优势逐步弱化,生活指数和经营成本逐步走高,作为内地城市的一些弊病显现,深圳的“磁石”效应正在减弱。再造竞争优势,把深圳打造成全球对资金、技术、人才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通过努力,使深圳永葆“创业之都”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从过去的“孔雀东南飞”到今天继续实现“孔雀依然东南飞”乃至“世界孔雀深圳飞”。
深圳提出向世界先进城市学习的目标,不仅要学习香港、新加坡,还应向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好的区域学习,有三个方面值得借鉴:一是有高科技经济的基本要素,例如具备研发能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二是有能够将创新转变成企业的创业者;三是有能够扶助和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商业、社会和制度环境的“孵化器”。
围绕这三方面做足文章,跳出“比较优势陷阱”,强化各种要素的优化和配套,努力培植深圳竞争新优势。
一是努力发挥深圳引才、育才、用才的综合优势。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打造载体、强化服务,最大限度吸引人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
二是注重新型生产要素特别是创新优势的培育,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人力资本,特别是企业家等高级人力资本的发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努力营造富有激励性和创新性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
三是努力构建规范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合理利用国际惯例与规则,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主动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四是发挥资本市场发达优势,着力构建国际性资本市场和金融中心。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投资者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成功机会。
五是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不断提升民主法治和城市文明水平,努力使人民民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城市法规制度更加完善,文化事业和产业更加繁荣,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制度建设和要素配套,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在深圳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始终让深圳保持“创业之城”的活力和吸引力,把深圳打造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最佳的地区之一,成为国内乃至世界风险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成为创业者成功机会最多的地区之一,并与港澳一起成为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
构建产业发展高地
在知识经济时代,上游产业控制下游产业、无形生产控制有形生产、服务支配生产、知识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国家控制知识技术创新能力弱的国家的特点,日益明显。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以国际化的视角,走出被动承接转移的旧思路,着力实现从学习借鉴到引领跨越的转变,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显得格外重要。
坚持把本地产业发展放到世界经济发展大背景中去把握、去谋划,占领产业发展高地,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始终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前列,是深圳增强经济抗风险的能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有选择性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更要敢于争夺发达国家仍在激烈竞争的行业,甚至走在发达国家的前列,“竞争上游”。
深圳具备这样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要抓住全国第一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城市这个机会,发挥示范作用,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性跃升,成为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排头兵”,实现从“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的转变。加大研发和创业引导资本的投入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合作,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深港合作,让香港的知名大学直接为深圳产业发展服务。既注重技术创新,同时也注重功能创新,强化功能设计,将功能创新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科技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支持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做优做强,立足于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围绕建设“智慧深圳”、“低碳城市”,整合资源、超前布局,大力发展新能源、互联网、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自己的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深圳与香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形成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良性互动的产业格局,打造“深圳服务”品牌,提升深圳在国际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
充分发挥深圳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的作用和在深莞惠一体化中的核心作用,促进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全面对接,建设深莞惠“城际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深莞惠与广佛肇、珠中江城市圈融合发展,拓展城市发展腹地,在更为广阔的空间来实现产业的布点和优化配置,也从而实现劳动者和人口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打造中国气派国际化城市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外部环境考验更为复杂和严峻,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深圳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毫不放松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立足深圳工作实际,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努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因此,要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党员思想政治水平与综合素质;要健全党内民主制度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级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创新,扎实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再升级。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既是深圳当前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课题,也是全国面临的共性问题,要继续探索本地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在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社会人员快速流动、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党的建设的新模式新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为党领导科学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在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模式的进程中,深圳要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索者、传播者和实践者,以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魅力。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充分利用“文博会”、“创意之都”、“知识城市”建设平台,创造富有魅力和竞争力的中国特色城市文明发展模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结合深圳改革发展的实践,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塑造提炼并推广市民共同认知的深圳城市核心价值观念。
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在推进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加强以社区居民社会、企业员工社会、民间组织社会为重点,建立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工作的测评指标和体系。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符合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受到制约,使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推动深圳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分别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五编研室研究员、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