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表示
■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实习生 林园 曾建中 通讯员 广大轩
针对目前热门话题——地震问题。地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及其团队昨日接受媒体采访。周福霖坦言,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地震难以预测,但可以通过密切监测来实现及时预警,从而减少人员伤亡。他指出,根据断层带活动来“排除”地震可能性的说法并不准确,很多大地震恰恰发生在断层活动相对稳定的地带。
以下是新快报记者与周福霖及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副主任崔杰的对话。
中国地震预测水平与美日相当
新快报:日本地震后,许多人担忧中国也会发生大地震,是否有这个可能?
周福霖:地震在这几年是比较频繁,世界或中国是否进入地震高潮,现在还有争论。预测地震是世界难题。地震预测的难度,一是牵涉面太多。牵涉到地球,甚至外星球运动。二是不可见性。三是不可验证性,每次地震爆发,板块都不一样,很难验证。
新快报:我国地震预测技术在全世界处于什么水平?
崔杰:如果从能否预报出地震来看,所有国家都不是很成功。但从分析方法、管理体制、采取的手段上看,中国在几个多震国家中,如美国、日本,都是在同个层次上的。
新快报:在“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地震的表述没有提“预报”,而是提“分期监测”。我国是否已放弃地震预报的工作?周福霖:据我所知,我国并没有放弃地震预测的研究,可能在一些表述上有一些不明确。但是我相信地震的预测预报还是要坚持下去,再难也要坚持。
不同意排除一些城市地震活动
新快报:国家地震局曾公布21个城市主要断层的分布、最新活动性和发震危险性,排除了上海、广州等城市的80条断层的活动性。您怎么看?
周福霖:我不同意排除一些城市的地震活动的说法,这太绝对。断层可分为活动断层和非活动断层,活动断层分为危险和非危险断层。我们目前对这些断层的情况掌握得并不清楚。许多国家的地震往往发生在原来认为不危险、较稳定的断层。比如中国的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和日本的阪神大地震,几乎都发生在断层活动相对稳定的地带。国内外大部分造成重大伤亡及经济损失的地震,都发生在断层活动较小的地区,让人防不胜防。因为断层带有新生性,处于变化中,根据断层活动来“排除”地震可能性的说法并不准确。
新快报:广州是否有地震危险?
周福霖:广州也有地震危险,但是时间不能确定。广州已经有100多年没有发生过地震了,但是这不代表着广州可以高枕无忧。相反,百年的能量积蓄可能会加大高级别地震出现的可能性。按国家要求,广州抗震烈度应达到7度。考虑震中和震源深度,最好应达到8度,大约相当于5-6级地震强度。但广州目前的防震措施还未完全达到应对5级地震的要求,如果地震来临,很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网点布得足够密地震就可预警
新快报:日本地震时,民众提前几十秒得知地震消息,开车的人提前停下来,有的人关掉煤气等,这是怎么做到的?
周福霖:这不是预报,而是预警。一个地方发生地震,要通过地震波传到另外的地方。由于地震波速度比较慢。通过无线电波,马上把地震消息传到别的地方。
新快报:地震有无可能预测?
崔杰:如果我们把地球变化,随时随刻地监测。到以后,地球运动有变化,我们是能准确预报出来的。我国正向这个方面发展。未来五年,中国政府还会加大监测网络的建设。监测网络建设完成后,对地震预报水平来说有很大提高。曾有外国学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地震是不可以预报的。但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启元则认为,如果网布得足够密,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未来潮流
广州隔震房屋仅20多栋
新快报讯 周福霖院士昨日透露,日本已有4000多栋隔震房屋,中国只有1000多栋,其中广州有20多栋。而减震房屋在日本已非常普遍,但在中国还不普遍。他认为,隔震、减震、消能控震都是“以柔克刚”抗震的好办法,是未来的发展潮流,其效果远远好过加粗房屋柱子“硬抗”。
建隔震房子是潮流
提到房子抗震,周福霖特别介绍其“有效又不贵”的结构隔震减震(橡胶隔震)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建筑物下面做一个柔软层,地震来临时能起到“以柔克刚”的效果,由传统的“硬抗”转成了“软抗”。该技术经过台湾海峡7.3级地震和云南武定6.5级地震的考验,相比传统抗震房屋的激烈晃动、屋内人站立不稳、悬挂物摇摆,采用这一新技术的抗震房屋中人们则几乎没有震感。
“日本的抗震水平比较高。目前日本和我国都在研究隔震减震技术。在日本,超过60米高的建筑,都要采取减震。比较重要的建筑,都要隔震。隔震减震是世界上目前认为最理想、最有效的抗震办法。日本现在已经有4000多栋隔震房屋,我国只有1000多栋,其中广州有20多栋。减震房屋在日本已经非常普遍,但在我国还不普遍。”
周福霖说,采用隔震技术的,国内最高能做到20多层,但日本50层的楼房也可采用隔震技术。中高房屋,我们采用减震技术。房屋隔震减震是未来的发展潮流,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会用得越来越多。
自建房花费并不多
“如果采用隔震技术,每平方米的造价只需增加200元,而建筑的地震反应则可降到1/4-1/8。”周福霖介绍,目前我国采用隔震、减震技术的建筑有1000多栋,广州有20栋左右。广州塔、广东科学中心等标志性建筑都采用了这项技术,广州塔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可抵抗7.8级地震。
周福霖介绍,针对乡镇农村自建房的结构特点,他们研发了一套有效的隔震、减震技术。“我国很多农村自建房都是砖式结构,抗震能力非常差。这项隔震技术的造价仅为50元/平方米,农民还是可以承受的。
中国抗震标准该提高了
新快报讯 “日本9级大地震给我们警醒,中国的抗震设防标准已经到了必须提高的时候了!”昨日,周福霖院士振臂疾呼,呼吁国家提高抗震设防标准。
周福霖表示,我国在建筑的抗震设防方面也是有立法的。“国家的勘测勘探法明确规定,各地要按照国家发布的地震烈度,来进行勘测,审定抗震设防标准。现在的问题在于,我国的抗震烈度定得偏低。如日本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而中国的设计标准才0.1g。偏低的原因是由于我国近二三十年经济才发展起来,原来一些标准偏低是必然现象。设防标准必须提高,才能更好地抵御大地震”。
周福霖说,日本地震给我们一个警醒,加上国家的国力增强了,也把民生放在第一位,是到了大幅度提高我国抗震设防标准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