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7, 2010

五问粮食安全—四部委负责人就粮食安全情况答问

  五问国家粮食安全

  ——国务院四部委负责人就粮食安全情况答问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记者周婷玉、邹声文、崔清新、崔静)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今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国内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情况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如何?粮食价格走势怎样?外资进入国内粮食市场影响多大?如何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8月27日,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等四部委负责人一一作了分析和解答。

      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对今年粮食收成影响有多大?

      问:今年以来,我国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这些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多大?对今年粮食收成有什么样的预期?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今年的自然灾害的确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上半年,粮食生产主要受西南特大干旱和北方持续低温影响。旱灾方面,灾情最严重时受旱面积达7500多万亩,绝收2100多万亩;从低温影响看,一方面造成冬小麦返青推迟5至7天,另一方面造成东北春播推迟7到10天。

      下半年主要是受严重洪涝灾害影响。在南方地区,受洪灾影响,今年主产区早稻单产下降,预计产量有所减少。同时,双季晚稻栽插期较常年推迟,苗情偏弱,生育期延后,增加了后期遭遇“寒露风”的风险。在东北地区,洪涝灾害造成局部低洼地区农作物受损,但多次降雨对大部分地区的旱地作物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尽管粮食生产前期受极端天气影响,后期还存在不确定因素,但我们对力争今年粮食有个好收成还是有信心的。今年的夏粮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冬小麦还增产近20亿斤,连续七年丰收。早稻因灾略有减产。

      秋粮占全年粮食的70%以上,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关键取决于秋粮。从目前的情况看,夺取秋粮丰收还是有基础的,一是播种面积增加,二是长势普遍较好。入夏以来雨水充沛,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今后粮食价格是否会大幅波动?

      问:最近国际市场粮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国内粮价是否会受其影响?今后粮价走势如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国际市场粮价是否会大幅上涨当待观察,即便出现大幅上涨,也不会对国内粮食市场造成明显冲击。一方面国内外粮食市场关联度较小。我国除大豆外,小麦、玉米、大米等品种进口量很小,不足国内产量的1%。由于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际市场影响。

      另一方面,国内粮食连续六年丰收,库存充裕,国内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8%的安全水平,可以妥善应对国际市场粮价波动的影响。

      今年以来,国内粮价总体保持平稳上升态势。上半年,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2.3%,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加大储备粮食的投放力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督检查。7月份以后,粮价已趋于稳定。

      从下半年看,当前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可以确保粮食市场不出现大的波动。同时,国家加大了对粮食市场调控的力度。后几个月,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测和分析,着力把握好储备粮的投放力度和节奏,加强市场监管和监督检查,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今年农田水利受灾对粮食生产影响多大?

      问:我国多个地区的洪涝灾害对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损坏程度如何?如今的农田水利设施能否完成抗旱、排涝功能?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今年以来,我国暴雨强度大、洪水量级高、分布范围广、受灾程度重。水利设施损毁也十分严重,大批农田灌溉设施被冲毁、堤防遭到破坏、供水设施损坏,据各地报告,水利工程水毁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经过60多年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基本能够抗御一般水旱灾害。但由于长期以来水利建设历史欠账太多,我国水利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

      一是灌溉水源不足,每年农业缺水仍达300亿立方米以上。二是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时间长,老化失修严重。目前,434个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的完好率不足50%,高标准的旱涝保收田比重偏低。三是农业防洪排涝能力还比较薄弱,尤其是中小河流。一旦面对严重水旱灾害,水利基础设施防灾减灾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比如西南特大干旱就反映出工程性缺水问题,难以保障城乡供水和灌溉用水;严重的洪水灾害暴露出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小型水库安全隐患多、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不强等一系列水利防洪薄弱环节。

      面对这些问题,国家将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保障。

      外资进入是否会影响国内粮食安全?

      问:近年来,在农业和粮食领域,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有了一定发展。外资的进入对国内粮食安全有哪些影响?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目前外资进入农业和粮食领域主要是在食用油脂加工、饲料加工和粮食加工等方面。如外资企业生产的食用植物油所占比重较大,2008年达到50%左右。

      外资进入农业和粮食的一些领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对促进行业竞争、提高加工水平和技术进步有一定作用。但在市场调控、保障供应、稳定价格以及维护产业安全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影响。对此,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中就明确,今后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开发生产、大豆和油菜子食用油脂加工、玉米深加工方面,只允许中方控股。

      下一步还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在坚持对外开放,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吸收外资先进技术、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前提下,加强对外商投资的管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产业健康发展。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修订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体现上述精神。

      耕地减少形势对粮食安全构成多大影响?

      问:国家一直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扭转。当前我国耕地情况如何?耕地保护还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存在的问题?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多年来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减少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节约集约用地得到大力推进,补充耕地力度逐年加大,为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但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据土地变更调查,1997年至2009年,全国耕地减少和补充增减相抵,净减1.23亿亩。减少的耕地主要在四个方面: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耕地和灾毁耕地,其中生态退耕占了大头。同期,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020万亩,主要用于平衡建设占用和灾毁。

      目前,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存在超出计划用地的问题,有些地方违规违法用地屡禁不止。二是土地利用方式总体还比较粗放,多数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仍习惯于粗放外延式扩张发展,一些建设项目用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浪费闲置较为普遍。三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还将不可避免地占用一部分耕地,生态退耕、灾害损毁等因素也会造成耕地减少,但全国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补充耕地的潜力十分有限。

      减少耕地不可避免,但关键是只有实现减少耕地可控,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耕地的需求,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实现减少耕地可控,就必须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始终坚持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进一步强化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的调控,加大节约集约用地,落实保护责任,推进土地整治,严格土地督察和执法监察力度,完善相关法律,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资源保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