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5, 2010

不能满足于充当深圳“产业转移园”

  南方日报讯(记者/欧雅琴实习生/廖敏)7月23日,松山湖10项工程竣工暨22项工程动工,面对发展中碰到的一些棘手难题,在松山湖举办的现场办公会上,市委书记刘志庚、市长李毓全、常务副市长冷晓明与多部门的一把手“会诊”后,一一拍板。下月起,东莞将集中下放包括松山湖、虎门港、生态园3园区和13个中心镇县一级审批权限,适当提高松山湖园区建筑用地的容积率。

  据介绍,竣工的10项工程和即将动工的22个项目中,绝大部分是研发型项目,且符合松山湖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同时也有不少新材料、新能源等研发型、总部型企业。

  刘志庚肯定了松山湖的开发建设成就。他说,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松山湖的开发建设,自2002年决定开发以来,松山湖开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园区从零起步,从小到大,园区年年都有新变化,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中,松山湖一枝独秀,本身也是对松山湖的充分肯定,“今天搞十项工程竣工和庆典也是很好的证明。”

  “对松山湖的开发建设,市委、市政府是充分肯定的,但也要看到,与全市干部期望相比,与松山湖承担的使命相比,与国内一流科技产业园区相比,松山湖还有较大差距。”刘志庚对松山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要跳出松山湖看松山湖,不能满足于被动充当深圳“产业转移园”,瞄准世界级企业,为此,要强化转型升级的带动能力,着力提高择商选资水平,注重打造创业、生活、人文环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形成园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现场办公助松山湖发展提速

  现场办公会上,在听取了各方意见后,刘志庚、李毓全要求各部门大力支持松山湖开发建设。

  问题1:用地指标不够

  预计下半年到明年,比亚迪电动车等项目将落地,总用地面积超过2500亩,如果今年的用地指标不落实,明年可能出现项目无法落地的情况。

  国土局表示,东莞今年申请的用地指标已安排完,松山湖要求解决1500亩,只能一是从园区闲置土地调整中解决,二是符合国家和省立项条件的产业项目,尽量向国家和省申请立项。

  刘志庚建议,全市用地指标确实紧张,松山湖内部能调就调,国土部门要积极向省申请指标,优先给松山湖。

  问题2:规划建设审批权限不够

  市规划、建设等部门前期已下放给松山湖部分审批权限,为加快园区建设,松山湖希望市委、市政府按县一级权限将规划和建设审批权限全部下放给园区。

  刘志庚表示,目前,东莞已向石龙、塘厦两镇下放了575项县一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月起,放权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包括13个中心镇和松山湖、虎门港、生态园。

  问题3:区域容积率不高

  “这些楼太矮了,达不到科技新城的氛围。除了湖边要控制建筑物的高度之外,园区其它地方要充分利用土地。”昨日在项目动工现场,刘志庚直言要适当提高松山湖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和建筑物的高度。

  在随后举行的现场办公会上,松山湖工委书记陈建枝就提出将园区北部D区的平均容积率由1.8调高至2.6的要求。

  在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欧阳南江看来,容积率只是规划调整的一个方面,随着松山湖园区发展方向和定位的调整,松山湖园区的规划也需要随之调整。因而他建议,松山湖做一个规划修编,把包括容积率调整、交通设施配套、产业平台等在内的内容一起系统调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