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5, 2010

中阳一企业家泣血书写《高利贷》(图)

  

中阳一企业家泣血书写《高利贷》(图)

  从银行职员到企业家,再到高利贷债奴,他经历了辉煌、溃败与绝望,痛定思痛之后,一本“关于创业、生活、借贷不可不读的书”在他手中诞生。

  落魄

  8月8日,中阳县许多人的手机上都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中阳自杀未遂企业家写书《高利贷》,细说放贷血本无归和借款人逃亡自杀的真实原因,是一本作者冒着生命危险而作,利于老百姓创业生活借贷的警示书……

  该书作者任直平,既是中阳县政协常委,又曾是身家数千万的企业家,在当地小有名气。短短几日,此书在不大的中阳县城已销售3000册。

  18日,39岁的任直平做客本报。灰白条纹T恤,个头不高。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有些落魄,但依然自信。“车是借的,司机也是借的,我现在是一无所有。”任直平自嘲,“因为没钱,妻子腰痛一年多硬扛着。最近我卖书挣了点钱才把她送进医院。”

  2009年,任直平总结自己的收获有二:一是车没了,10公里之内办事常靠步行,锻炼得自己身轻如燕,告别了60岁般的身体;二是没钱了,债奴当不下去了,心情反而更好了。“过去一直过着忙碌的生活,现在有时间陪家人,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了。”身兼吕梁市政协常委、吕梁市工商联常委,大大小小的会议上依然少不了任直平的身影。

  创业

  2002年,刚过而立之年的任直平,不甘于自己在职场中的平庸与无为,毅然放弃了令人艳羡的银行职员的工作,选择了自己创业。投资20多万元成立了中阳顺发耐材厂(以下简称顺发)。

  天时地利,市场与机遇,加之任直平敢想敢干的魄力,短短几年时间,顺发便创下了骄人业绩。

  富裕起来的任直平开始在公益事业中崭露头角:2004年村通公路建设中,他出资60万元,在当时中阳众多企业捐资中排名前列;2006年,他又出资20万元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工商联网站——中阳县工商联网站;每年给企业所在地60岁以上的老人送白面,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省工商联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吕梁市光彩事业先进集体、中阳县村通公路特等功臣、中阳县支持公益事业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接踵而来。

  年轻的任直平成为当地媒体追捧的对象,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当“爱心企业家”、“儒商”等一顶顶“帽子”戴在他头上,任直平有些飘飘然了。在县里召开的表彰会上,当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珠接过“企业领航人”的奖杯时,任直平给其发了个信息:老袁您真伟大。短短几个字,透出的是神往与崇拜。

  “如果以现在的心态,我的信息应该是:老袁,您真不容易。”任直平这样说。

  2006年,任直平对耐材市场进行详细分析后,决定再投入2000万元技改扩建,向高科技含量的大型耐材集团企业迈进。这一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借贷

  企业的健康发展,资金链最关键。银行贷不到款,为及时投产,他力排众议,毫不犹豫地从民间借高利贷1800万元,涉及高利贷户16个,利息为月息4分,提前结扣。当朋友们建议不可使用高利贷时,任直平潇洒地说:有钱大家赚嘛!

  一年的技改扩建,顺发公司规模达到了固定资产7000万元,成为吕梁耐材之首。

  高利贷,阎王债,陷进去,出不来。可怕的按月结息,利滚利将企业推向深渊。生产利润赶不上庞大的高利贷付息,旧的高利贷还未终结,新的高利贷又产生,企业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但任直平浑然不觉,为了“好人”名声苦苦支撑,他坚信自己能扭转乾坤。

  有一次,他从县文化活动中心广场走过,身后传来两个放贷人的议论:任总很了不得,信誉度高,确实是做大事的人。这让任直平内心自豪了很长一段时间。渐渐地,任直平体会到了被高利贷裹挟下的信誉是多么惨,前后4000多万元的利息并没有让新厂转起来。

  资金入不敷出。那些称为“朋友”的放贷者们,常常会因为一两万元利息延付三四天而追上门来,恶语相向,恐吓威胁。要账的电话常常在半夜响起。不堪重负躺在病床上的任直平,身边围了七八个高利贷要账人。

  2008年,朋友借给任直平2000万元,他本应利用这笔钱让企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却拿出其中1500万元还了高利贷本息。紧接着又投资800万元上马了政府工程——型煤厂。

  2008年9月,金融危机雪上加霜,耐材市场由数月来的火热突然转冷,技改后的转型产品铝矾土合成料来不及投产,顺发公司便已被迫停产放假。

  库存产品滞销,欠款难要,借钱无门,高利贷逼债,面对辛苦劳作一年而拿不到工资的几百号工人,任直平拿刀刺进自己的大腿来谢罪。

  2008年的除夕夜,举国欢庆万家灯火。任直平的家里漆黑一片,没有一丝过节的迹象。两个孩子默不作声。“你何时能反省反省,折腾半天折腾出啥结果?大过年的还被人逼债,家里一分钱都没有了,你让我们一家子以后怎么活……”妻子一边抹泪一边说。

  自杀

  2008年底,吕梁民间借贷危机爆发,不少曾腰缠万贯风光一时的人物一夜之间蒸发,仅中阳县春节前后就有几十人逃亡,身后甩下大片“债权人”。下一个出逃的会不会是任直平?

  放贷的人提心吊胆,时刻盯着任直平。

  儿子过敏性哮喘发作,急需住院治疗。经手过亿元资金的任直平,居然为儿子借不到1万元的救命钱。

  2008年农历腊月二十八,青银高速陕西吴堡县黄河大桥上,临近春节,往来车辆已不是很多,任直平站在桥栏边,目无表情眺望着远方。手机铃声不断响起,他没理会。他的车内放着一沓厚厚的账本,有企业经营明细,有负债明细。

  “我希望自己死后有人能看到这些东西,企业不是我无能经营失败的,而是被高利贷吃垮的。”他想从这几十米的高处跳入黄河,结束生命。天气不是很冷,狂风卷起的尘土将任直平的思绪拉回到了从前,往事悠悠,岁月如昨。“我怎么活到了这步田地,我该怎么办?”他对着黄河大喊。黄河没有回答,女儿给他发来了短信:爸爸,还忙吗?我们在做您爱吃的莜面条呢,回来不?如回来别忘给我买鞭炮。看着信息,他泪如泉涌……“为啥不接电话?做下什么有理事了?利息又拖10天了吧?”信息是放贷人A先生发来的,任直平没理会。他借A先生200万元,3年光利息付了近400万元,“何时是尽头啊?!”

  那么多工人等着拿钱过年,即使是放贷户也不是人人都赚了钱……前思后想,悲愤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没做亏心事,为何要逃亡!”他放开心胸,即兴赋诗一首:

  阴阳百里晋陕界,黄河相劝志更坚;他年得雪今日耻,敢笑霸王目光浅。

  然后,驾车离去。

  谈判

  或者任直平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一逃了之,让那些债主们见鬼去;或者企业破产,“雷打讨吃的就这一堆了,没钱,谁还能把我怎么样?”痛定思痛,他决心走一条自己的突围之路。

  2009年正月十四,任直平召开厂委会,集体讨论解决高利贷的措施。

  最终,厂委会成员达成一致意见:对所有贷款户都于2009年3月后不再计息,给企业生存机会,以企业利润还本。

  任直平与放贷者开始了长达两个多月的谈判。期间,他被威胁过,也被绑架过。

  放贷的A先生来找他拼命了。

  A先生:已经拖欠利息十多天了,怎么办?

  任直平:我真穷了,高利贷利息付了几千万了,现在没办法,只能等。

  A先生:你穷了,关我什么事?等也行,你说等几天?

  任直平:现在的情况不是几天能解决,利息以后不用算了,本钱一到两年内还清。

  A先生:我等你一辈子也行,可别人不行,钱不是我一个人的,今天必须还。

  任直平:谁不行也没办法,我就是没有,你只能等。

  A先生:今天跟你上法院。

  任直平:上了法院对我更好,我是民间借贷,你是非法吸收存款。

  A先生:拿了钱你还有理了,老子今天就不信这个邪,没见过你这种人。

  任直平:行不行随你,我穷是因为你们逼穷了,欠你100多万,利息拿走300多万了,我也是人,但如今过得牲口都不如,要胳膊要腿随便拿。

  A先生:记住,我不会放过你。

  任直平:随便。想要我命的人太多了,你现在就拿去吧!

  A先生:变了,世道真变了。

  ……

  A先生不发飙了,他怎么也想不通,借了钱的人怎么这个态度。经过多次争论,A先生默认了任直平提出的条件,两人关系也渐渐缓和。

  前前后后谈判70余场。或许金融危机下放贷者们确实感受到了危机的存在,或许是几十个逃跑的借款人,让放贷者们有了前车之“鉴”。于是,谈判虽然很艰难,但很成功很彻底。专业的金融知识和亲身的创业历程,让任直平洞悉民间高利贷的温柔与残酷。成功摆脱逼债危机后,金融专业毕业的他决定把自己当样本,出书警示世人。2010年8月初,26万字的《高利贷》出版面世。

  对话

  三晋都市报:大家都知道高利贷的游戏套路,而高利贷也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为什么又说是赤裸裸的盘剥呢?

  任直平:民营企业要发展,资金从哪里来,只能民间融资。近年来的高利贷月息3分就算低的了,月息4分、5分很普遍,又是按月结息,利滚利下来,年利率往往上了50%—60%,甚至更高。1000万元按月结息4分计算,3年会变成4490万元,6年变成 2.0169亿元,9年变成9.0604亿元……我借款1800万元,实际付息4000多万元。这个利率是大多企业家不懂的。当民间借贷失去公平原则,发展成背离经济规律的高利贷时,无论是放款者还是借款者,全部走入了一个高风险体系。这个体系的可怕,体现在放款人利用这个体系规则,对借款人进行疯狂地掠夺。当企业陷入高利贷漩涡时,企业死亡已是时间问题。

  三晋都市报:你为何说吕梁是被金融业遗忘的角落?

  任直平:从2000年开始,中国信贷投放已是过度膨胀,到2008年,吕梁还没得到金融业的惠泽,我们不得不提出质疑:吕梁富存铝矾土资源,将吕梁铝矾土拉到河南加工成耐火材料又回供吕梁钢铁厂,这样的企业,银行在河南扶持了1000多家,而在吕梁却得不到支持;吕梁从1971年到2006年35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有843亿元,仅为2006年深圳市投资总额的66%,不足苏州的40%,然而,吕梁也跟着“从紧货币政策”,信用联社仅有的一点点贷款也被压缩了;在发达省市,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大型企业有银行惠顾,中小企业可通过信托、信用联社、担保公司、民间借贷组织实现多渠道融资,而吕梁除了不放款的几家商业银行,什么也没有。

  为什么高利贷危机不断发生,因为没有从源头治理。我还是要说,如果增个 “高利贷罪”问题就解决了。合理规范的民间借贷永远不会造成这一问题。当然,我更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尽快起步。

  本报记者 何玉梅/文 冯亚博/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