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9, 2011

吴敬琏:过度储蓄与消费不足阻碍经济发展

  中广网北京3月20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苏玲 季苏平)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他曾经运用现代政治经济学中的“寻租”理论对转轨过程中的腐败现象进行分析,他曾经提出中国股市的“赌场论”,他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他就是著名经济学者吴敬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他为“十二五”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击节叫好,却更加担忧转变中的阻碍与困难。

  周六的北京天空灰蒙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一大早就赶到钓鱼台国宾馆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这个论坛上,他要发表一个重要的演讲。作为媒体、大众熟悉的学者吴敬琏一上来就直指过度储蓄与消费不足已经阻碍的中国经济的发展:

  吴敬琏:我们长时期存在的过度储蓄和消费不足这种不平衡的情况继续存在。保持GDP的持续平稳增长,缺乏内在的动力,就是最终需求不足。

  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物价水平特别是食品价格的水平呈现出迅速攀升的态势。这让占中国人口70%的中低收入人群感受强烈,也进一步推高他们的储蓄意愿。央行公布的一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只有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这是1999年进行问卷调查以来的最低值。吴敬琏并不认同输入性通胀是主要原因的说法,他坚持认为货币的超量发行才是关键:

  吴敬琏:同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去多年,不止是过去两年,也许是过去十年,货币超发。因为有一个时间的滞后期,它的后续效应开始显现。首先是资产价格,房地产的价格、股票的价格居高不下,接着发生的就是从去年开始显现的CPI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温和的通胀水平,达到了5,甚至是5以上的水平。

  过去二十年我国广义货币供给的目标增长速度通常在17、18%,一直高于GDP10%左右的实际增长速度,现在我国的广义货币对GDP的比值已经达到180%,这是在世界各国所仅见的,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吴敬琏分析货币超发的原因有二:

  吴敬琏:货币超发是两个因素,一个是因素是最终需求不足,推不动这个经济,结果你就需要扩需求保增长,就发货币吗!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用了出口导向的政策,由净出口来保持需求,因为你净出口有大量的外汇结余,外汇结余结汇的时候都要换成人民币,我们的货币政策就变得被动,你不超发人民币就会升值很快,你净出口就没有了。

  在吴敬琏看来以上所有的困境都指向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长时期以来采取以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而这一种模式也造就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社会分配最终取决于生产方式,以投资驱动的生产方式在分配时必将青睐资本,而不是专业技术人员:

  吴敬琏:分配的结构是如何决定的呢?是由生产的结构决定的。只要投资是推动增的要素,那么在分配结构里资本所有者就占大头。资本所有者是谁呢?首先是国家,然后是国企、然后是大的私企,有钱人和国家储蓄倾向是高的,消费倾向是低的。

  按照吴敬琏的理论,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掌握财富的人不消费又导致内需不足,只能超发货币,货币超发,通货膨胀降临,中低收入者消费意愿更低,只能靠投资拉动经济。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正是因为如此,吴敬琏对“十二五”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击节叫好,然而在他看来,这个转变并不容易,甚至可以用障碍重重来形容:

  吴敬琏:问题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要求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30年左右,正式列入五年计划和五年规划也已经15年了,已经三个五年规划过去了;但是实施的结果并不如人意。问题在哪里呢?看来这个问题在我们的经济机制上。

  在讨论上一个五年规划的时候,多数经济学家就曾经指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障碍主要的问题在于政府保持了过大的资源控制的能力、资源配置的权利,并以GDP增长作为政绩的主要标准;此外,财政税收体系和要素价格的问题也备受批评。

  吴敬琏:在政府的主持之下,进行技术升级也好,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好,它会造成很严重的投资效率降低。

  要真正实现转型,用“十二五”规划所指出的它的根本动力还是在于改革!改革曾经是中国经济列车飞驰30年的重要动力,这种燃料在今天的中国依旧是最有效率的,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去承受改革的阵痛,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让改革为转变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SN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