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8, 2011

一封家书巧解亲子沟通难题

  晚报记者 杨玉红 实习生 张倩雯 报道

  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父子每天见面却感觉相隔万里……越来越多的高中生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引起沪上高中学校的重视。日前,浦东新区高桥中学想出一个新招:每个家长写一封家书,向自己的孩子诉衷肠,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艰辛,学会换位思考。

  父子说话犹如答判断题

  今年高三的小张,一回到家就冲到自己房间,在他的“小天地”里闭门不出,和爸爸妈妈的交流也就在饭桌上那短短20分钟内进行。在饭桌上有时还会出现冷场情况,小张匆忙吃完晚饭,又回到了自己的“小天地”中。

  “我很想多了解孩子的现状,希望和儿子多聊天。 ”小张妈妈说:“每次孩子回到家中,我主动和他打招呼:‘你回来啦’,儿子回答一声‘嗯’;‘吃饭了’,儿子回答一声‘噢’;当我想问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时,儿子则会不开心地回答‘你烦来’……对于自己的问题,孩子用一两个字来回答。 ”小张妈妈担忧:“我现在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孩子长大了,又不能强制他和我们聊天。何况离高考越来越近,怕他有什么抵触情绪。 ”张家父母陷入了两难境地,想说又不敢说。

  “孩子进入高三,我们也有很多压力。”高桥中学学生家长史女士说,每天下班回家,她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想:“前两天家里吃过什么?”“今晚给儿子换点什么口味? ”“明天早点给儿子做点什么? ”……“看似普通的一日三餐,我们也花了很多心思准备,希望照顾好孩子,让他们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史女士说,一方面是父母用心良苦,另一方面,长大的孩子和家长心理距离不断疏远,不愿和父母说心里话。

  家长写家书诉衷肠

  亲子关系为何变得疏远?孩子们究竟想些什么?家长们想知道些什么?……获知这一信息后,近日高桥中学出了一个新招,请480名高三家长给自己步入高三的孩子写一封信,邮寄给班主任,学校主题活动上,班主任再将每封信发给学生。

  “家长写信和孩子交流,很多人都是第一次。”高桥中学学生处负责老师陆婵介绍道,每个高三家长都积极参加这个“写信诉衷肠”的活动。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字迹不够美观,特地请别人誊写一遍才寄给班主任,再转交给自己孩子;有些身在外地的家长,更是从外地传真到学校,生怕错过了这个与孩子坦诚交心的机会。

  “孩子,你会知道吗?那天突然下大雪,担心你受凉,我特意拿着背心和雨披来校门口等你放学。半小时过去了,我的两只脚都冻麻了,也没看见你走出校门;一小时过去了,我的自行车上积了一层雪,你的同学陆续走出校门,我也没看见你的身影;两小时过去了,校园内几乎没有学生走出来时,我才忍不住地猜想:你是不是去了附近的游戏机房?当我走到游戏机房门口,发现你的自行车上已积了厚厚的雪,此时,你正在空调房间内忘我地操控键盘……孩子,你可知道,妈妈在风雪中整整站了两小时……”学生家长史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一边写信一边流泪,希望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苦衷。

  书信拉近亲子关系

  “看完妈妈的来信,一个大男孩也哭得泣不成声……”陆禅老师告诉记者,这名吴同学当场便请求妈妈的原谅,自己还愿意站在雪地里处罚自己。此后,这名吴同学明显变得懂事了,做事前会考虑到别人感受,和家长的交流也不像“蜻蜓点水”般带过。

  另一名胡同学看到妈妈来信后,知道妈妈用心良苦。现在每天放学后,他主动帮妈妈将一些重的物品搬到5楼的家中。吴女士很欣慰地说:“在平时家长们的交流中,明显发现孩子们懂事了不少,理解父母了。 ”

  高桥中学胡瑞峰校长指出,学校采用家书传统形式进行亲子沟通,鼓励父母们把说不出口的话,真挚地告诉孩子,让他们知道父母的苦心,理解父母,和家人一起走过高三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