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女企业家自己出钱租场地讲唐诗,而且讲得很好,很多人去听。”退休教师钱玉鑫兴奋地把这个消息告诉记者。不会是某种宣传手段吧?见到主人公尹晓巧后,记者改变了想法。
用说故事的方法讲唐诗
尹晓巧如今的本职工作是一家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同时还开了茶馆和茶店各一家。从车间工人到工艺员,再从市场管理到职业经理人,后来又自己创业,一个刚满40岁的女人能够自己闯出这样一番事业,的确挺让人佩服的。然而,在这样的事业高峰期,尹晓巧却做了一个在别人看来也许有些不解的决定——抽出一部分时间办公益讲座。
去年11月,在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下,尹晓巧租下了无锡东林书院的来复斋,一间大约30平米的地方,取名“晓雅书香”,每半个月办一次讲座。“任何人只要想听都可以来,一分钱都不用花。不过就是地方比较小,只能坐二三十个人。”尹晓巧有些不好意思。听众有家庭主妇、文学青年、企业老总……上至80岁的老人,下到7岁的小孩都听得饶有兴致。
“每次讲课前,我都会给家里的阿姨讲一遍,她都听懂了,我才会拿到讲座中讲。”尹晓巧说,“我不讲平仄,不讲手法,很多唐诗都是平常生活的感悟,我就是给大家讲诗中的故事,再和大家一起交流生活中的感悟。”
独到的讲课方式甚至吸引了其他诗社的人来“偷师”,“我们平时交流都集中在技术层面,讲平仄和格律。今天听了尹老师讲课,虽是讲故事却让我觉得比我们的更高雅,从心情、意境和背景来解释诗歌,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尤其是青年人会喜欢。”一位其他诗社的社员说。
喜欢文学是受外公影响
受外公影响,尹晓巧从小喜爱文学,“我外公是一个没落的世家子弟,擅长琴棋书画,每天的生活就是听戏、喝茶、看书和下棋。我从小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爱上了文学,特别是古文。我开始认字就读《三字经》,然后读《千字文》,小学五六年级读《古文观止》,还有唐诗、宋词、汉乐府等我也都喜欢。现在写信还喜欢用古文。”
虽然大学里被父母要求选择工科,毕业后也一直从事着与文学无关的工作,“但是我心里对文学的爱好从未减少过。所以当我开始安定些时,我知道我应当回到自己真实的自然属性的这一面,我愿意做一个文化人,同时也愿意为这个社会做一点什么,我觉得做公益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人捐钱捐物,我觉得我可以把我的思想给别人。”
“学员”们每次上课都叫她尹老师,没有多少人知道她又开公司又开店。“我们大家在一起只交流文学,我不想把自己商人的身份掺杂其中。”
想带大家看园子里风光
比起学术大师、文学教授,尹晓巧顶多算个文学爱好者,她真的能言之有物?真的能给大家上课?记者去听了一次,确实很有意思,她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诗歌有趣又易懂,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尹晓巧先介绍时代背景、人物身份等,第一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她这样解释:“孟浩然的朋友准备了好酒好菜邀请他,但那时孟浩然只是一介布衣,为什么他的朋友会热忱相待?说明孟浩然对朋友也是不错的。”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了时下的人际关系,各抒己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听完课记了满满一页笔记:“我以前也参加各种诗社的活动,但常觉得枯燥,今天听了尹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是内容有血有肉,通过古人高雅的诗句来熏陶自己,我觉得很有用。”尹晓巧把自己比作一个没有拿到导游证的导游:“我把大家带到一个园子里,里面有各种花各种风景,也许我导得不好,但我还是希望大家可以看到园子里的风光。”沈顾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