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3月24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3月23日上午10点,南昌路44号老年日间照料站里,老人们眯着眼静静躺在沙发上,正在听旁边一名长相阳光的年轻人读报纸。年轻人逐字逐句地朗读,老人们时而点头微笑,时而睁开眼和年轻人探讨报上内容。
这位年轻人叫荣嘉寅,今年25岁,是一名残疾人。自去年4月份起,他坚持在老年日托站为老人读报,和老人聊天,一年来从未间断。他的到来,使日托站充满了欢颜笑语。“在这个日托所里当一名志愿者,我感到很快乐!”荣嘉寅说。
坚持不懈为老年人读报
3月23日,记者在南昌路44号瑞金二路街道社区服务综合楼见到了荣嘉寅。他穿着休闲的连帽衫和牛仔裤,略显腼腆。“我刚才在旁边的老年日间照料站为老人们读报呢。”他笑着对记者说。
如果不经特别介绍,很难想象这个阳光的青年其实是一名残疾人。在他读小学的时候,常感觉自己听不清声音,成绩也大受影响。父母带他去医院检查,才发现他有听力中度残疾的症状,只能辍学在家自学。然而,腼腆而坚强的荣嘉寅却靠着自身努力,在区残联组织的电脑培训中,拿到了电脑初级资格证书。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去年春天,荣嘉寅向瑞金街道“心悦夕阳红”心理工作室毛遂自荐,要求为老年人们提供服务。经工作人员的鼓励和支持,他于2010年4月27日正式以“慰老服务志愿者”的身份走进老年日间照料站,为老人们读报。从那时起直至今日,荣嘉寅坚持每天都去照料站为老人们读报一小时,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荣嘉寅说,他读的报纸一般都是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内容,比如前阵子全国两会中关于医改的内容,平常读一些养生类的文章,老人们都很喜欢听。
“他的到来使老人们又惊又喜,以前从未有人来这里为老人们读报,这里的老人们都特别喜欢这个孩子。”“心悦夕阳红”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很喜欢听小荣读养生类文章,看到他我就像看到自己的孙子一样,他为我们排解了寂寞,带来了快乐!”照料站里的李阿婆对记者说。
收集资料拉近与老人的距离
荣嘉寅思维敏捷,说话文质彬彬,非常有礼貌。他告诉记者,为了能更好地和老年人打成一片,寻找和他们的共同语言,他经常去图书馆看书,或者到社区活动中心去上网查阅养生和医疗保健的资料,“这样和老年人们聊起天来会更加融洽。”
在为老年人服务的过程中,荣嘉寅也在不断探索。最初给老年人读报时,他用的是普通话,但他发现不少老年人都听不太懂。于是,他就将报章内容“翻译”成上海话,“这样老年人听起来会更亲切。”“翻译”其实并不简单,荣嘉寅练习了很长时间,开始的时候,每天要练两小时,把自己外婆当听众。由于自己听不见,一开始他的发音很别扭,但渐渐便能流利表达了。
除此之外,荣嘉寅爱好广泛,他喜欢看书和集邮,尤其喜欢历史方面的书籍。“我特别喜欢钻研以前发生的那些波澜壮阔的事,而通过集邮,我也可以给老年人们讲解历史翻天覆地的变迁。”去年世博期间,荣嘉寅去参观之后不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老人们分享;元宵节时,他又会应景地选择各个地方的传统活动和有关元宵节的历史故事讲给老人们听;平时学了新的穴位操、好玩的保健操,他也会耐心教给老人。
以后还准备去其他社区服务
每次结束志愿者工作后,荣嘉寅都会拿出日记本,将当天的情况记录下来,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近一年来,荣嘉寅的每篇日记的第一句话都是“我觉得还有一些想法。”“我总是想着下次还可以做什么让老人更开心,读什么内容让老人更受益。”
荣嘉寅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名残疾人而自暴自弃,相反,他渴望工作,在超市当过理货员,在快餐店做过勤杂工,也奔波于各大招聘会,但由于听力问题,他没有得到许多机会。即便如此,他依然不向命运低头,转向了社会公益事业,成了一名慰老服务志愿者。
“志愿者的经历让我感到开心又心酸。开心的是老年人对我的认可,心酸的是,不少老年人虽物质生活丰足,可以安度晚年,但精神生活却相对空虚,非常需要有人陪伴和倾听。我想我做的还远远不够,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今后我将不断探索。”谈及未来的打算,荣嘉寅眼睛发亮:“跟老年人一起我感到很快乐,我会将志愿者工作一直做下去,还想去别的社区做同样的服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