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欢)昨天,第31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在门头沟大峪中学开赛。在167个同台展示的作品中,记者发现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触角”正在紧追缓堵、环保等社会热点。
在大峪中学体育馆里临时搭建的竞赛场上,一个微型公交站牌引来不少人围观。凑近一看,原来这是个升级版的智能公交站牌。“当前,全市有6000多块智能公交站牌都处于待岗状态,我能让它们重新恢复活力。”北京八十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吴易霖得意地说,只要在公交车里装个成本不足200元的超声波应答装置,公交车就能把自己的位置实时汇报给公交基站,这样一来,总台就能通过智能公交站牌向乘客预告即将到来的公交车位置。“通过公交车行驶在站与站之间的时间差,还能算出全市整体的交通拥堵状况,对市政部门会大有帮助!”
在科学研究课题中,“每周少开一天车对有车族的影响”“北京市城区垃圾处理”等调查报告也紧追当前热点。其中北师大实验中学的杨寅鹤同学通过严密的统计调查,找出了最不支持限行的人群,其主要特征为“中年、男性、高学历、高收入”。
除了关注社会热点,本市青少年实践活动也已涉及到很多先进科技领域。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透露,中小学生关心的“触角”也正在向遗传育种、基因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延伸。孩子们从研究身边的社会热点问题起步,经过考察、实验,为解决生产生活遇到的难题各显其能。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学校已将大赛科技成果推广到家庭和社区。
相关新闻
北京队连续八年全国大赛夺冠
本报讯(记者刘欢)作为本市青少年的科技盛会,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办31年来,共引来多达上千万的中小学生勇闯科技竞技场。昨天,北京市科协相关负责人透露,从大赛中走出的青少年选手在国内外科技竞赛中都出类拔萃,北京市代表队已连续8年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保持第一。
“经过30余年的发展,大赛走出的选手们已在社会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介绍,他们有的借助自己的科研项目,做出了一番成绩,比如80年代大赛一等奖得主杨涛,现在已经创办了自己的松山数字液压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上亿元大型企业骨干,承担多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和国防重点工程项目。
如今,大赛更发展成国际青少年科技交流的盛会,来京参加比赛的国家和选手由2003年的3个国家6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11个国家66名青少年,占大赛选手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还有部分外国专家担当评委,为大赛新添了国际元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