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湖轮胎终于还是扛不住质疑,服了软。3月21日,锦湖轮胎全球总裁金宗镐、中国区总裁李汉燮通过央视《消费主张》栏目,承认其天津工厂未按标准生产,使用了返炼胶,并且正式向消费者发布了道歉声明,宣布召回所有违规产品。
(3月22日《京华时报》)
前几天还说央视的报道有问题,自己的产品没事,现在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看来,锦湖轮胎的领导层很有些演戏的天分。其实,这是很多问题厂商的特征——先拒不认错,实在抵赖不下去了,再坦白请求谅解。
锦湖轮胎决意跟舆论死扛,是很好理解的。自从被央视曝了光,锦湖轮胎被网民们送了个外号叫“杀手轮胎”。显然,这样的事情企业要是认了,后果很严重,弄不好会把自个儿给“杀”了。另外,锦湖轮胎是多个汽车厂商的轮胎供应商,锦湖轮胎一旦扛不住,引起连锁反应可以预见。最后,可能(我是说可能)深受其害的,还有监管部门的人。最后一个环节很重要,以往的产品事故告诉大家,它往往是涉事企业能否扛下去的决定性因素。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自3月15日央视曝光之后的一周时间里,咱们基本只看到媒体与锦湖轮胎相互辩论,中间却缺了一个裁判。直到锦湖轮胎正式道歉,也不见裁判亮相,整个过程,仿佛是锦湖轮胎自个儿在“自查自纠”。当然,事发之初,国家有关部门发出过“积极配合有关监管部门进一步查处”的声音,但“有关监管部门”是谁?有没有启动查处程序?咱们都无从知晓。莫非,他们只是在幕后活动?比较而言,与锦湖轮胎一同遭受被曝光命运的“双汇瘦肉精”事件,查处起来的效率可高多了。双汇集团在曝光的第二天就迅速道歉,国务院派出了联合调查组,地方上也有不少公职人员受到了处分。我想这事儿之所以闹这么大,主要是民愤太大,惊动了国务院。但锦湖轮胎没有“惊动”上层,这或许就是监管部门不打算迅速介入的原因?
事实上,锦湖轮胎并非第一次被媒体曝光有质量问题,早在2007年,就有网站针对用户投诉,专题报道了其轮胎存在着鼓包的现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消费者报》随后也做了报道。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也点名指出了锦湖轮胎存在的严重问题。真不知道,在4年时间里,监管部门是忘记了自己是干吗的,还是到企业喝茶去了!而国家质检总局在点了名之后,居然没有跟踪处理结果,同样令人匪夷所思。
从历年来被曝光的问题产品来看,人们常常误以为打击假冒伪劣的监管部门是媒体,真正的监管部门则显得很神秘。吊诡的是,监管部门不作为也好,与企业穿一条裤子也罢,其位子总能坐得很稳固,即使有人被免职,又往往能复出得很迅速——这个速度比问责可快多了。长此以往,企业不想生产劣质产品都难啊!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