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2, 2011

江苏发展不仅要“平均数”还要“大多数”

  GDP突破4万亿元、人均7700美元、经济增速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二……面对江苏“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改革开放的成果要更多地体现在老百姓的收入上,江苏发展不仅要“平均数”还要“大多数”。

  罗志军说,2010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22944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118元,五年增加就业587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实现了城乡低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同时,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2003年,江苏制定了省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大类18项25条指标体系。到2010年,以这个标准,江苏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罗志军说,这些只是平均数,不能说大多数都是这样。去年江苏城市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36,农村为38,按照联合国标准,算是比较富裕的水平。尽管如此,我们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后发现,居民当前最需要的还是增加收入。

  为此,“十二五”期间,江苏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从今年起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办好改善民生实事和各项惠民工程,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渠道,更加注重提高困难群众和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同时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确保明年基本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脱贫。

  二是进一步解决好突出的民生问题,切实办好改善民生实事和各项惠民工程。把解决住房问题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加大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廉租住房制度,积极探索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新路子。

  三是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

  “江苏农民去年的收入增幅首次高出城镇居民2.3个百分点,差距缩小的趋势日渐明显。”罗志军代表说,“十一五”期间,江苏经济规模和人均产值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江苏人足以自豪。但是正如全国有东西部差距的问题一样,江苏也有南北差距的问题,江苏的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人群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

  罗志军说,“十一五”期间,江苏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全力振兴苏北。比如我们较早地实行对口帮扶,即由省直机关、大专院校、苏南各市县等与苏北经济薄弱县结对开展帮扶,同时深入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等四项转移,最主要的是调动了广大苏北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已经连续5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4个县(市)中有23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其中有6个苏北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这5年,江苏南北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

  罗志军说,苏北和苏南的差距仍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大振兴力度。江苏制定了三条核心措施:首先,利用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加大支持力度;其次,原有支持苏北的政策要坚决执行,不因为发展势头变好就减弱;第三,在区域统筹特别是铁路、公路、交通、航道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支持力度,使其不断改善。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