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费”,终于要公开了。财政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将公开中央预算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总体情况,中央预算部门公开本部门的相应数据。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每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都要审议国务院关于上一年度中央决算的报告。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全国人大预算委主任高强透露,今年6月的2010年中央财政决算报告将公开“三公支出”。
三公消费向属社会关注热点,也历来受到国家的重视。社会关注的证据,是人们一直对公务开支中的不合理现象口诛笔伐;国家重视的证据,是数十年来从不缺乏对公务节约的提倡,也不缺乏细化到公车排气量、公务接待菜品数量的管理措施。
但三公消费很长时间里呈现了“日新一日”的状态。例如,公款游乐,先是限制公款国内旅游,现在只在限制费用更高的公费出国;公车消费,先是严格专车配备规定,现在专车已到乡镇级,退而转至反对公车私用了;公务接待,先是不准大吃大喝,现在则是接待开支额度与级别挂钩,额度之内,怎么用已经不见强求。某种程度来说,三公消费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福利了。
三公消费日新一日的演进,方向完全背逆社会愿望和国家要求,根本原因在于权力未能受到有效约束。约束失败,一方面是上级权力约束下级权力,既难以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还存在着某些上级以“不过分”的三公消费提高下级工作积极性的可能,很多时候三公消费还上行下效。约束失败的另一方面,也是根本的方面,在于公众对权力系统的运行既不知情,也无力干预。
人们能够通过各种现象,感受到三公消费的泛滥、蔓延和越来越严重的趋向,但难以了解三公消费的总体情况。对三公消费,人们没有数据,只有观感,深恶痛绝又不能不越来越习以为常。没有数据,还造成了一种荒谬的现象,那就是所有给出数据的人,都会被说成“不足为信”,“没有根据”,乃至“信口开河”,而可信的、权威的数据又未见发布。
2006年3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经在中共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撰文指出,“2004年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三者相加为9000亿元。”同年8月,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表示,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3700亿元,公车消费3986亿,公款出境旅游性消费2400亿元,三公消费达一万多亿。迄今为止,人们对三公消费只能得到的这两个“不足为信”的数据。而如果今年6月,三公消费的数据能够如期公布,将首次使人们在谈论三公消费时有数据可以引用,也将首次可以在避免“不足为信”的条件下谈论这个问题。
此前,三公消费已经历了整顿。2009年,在此前三年平均数基础上,公费出国降低20%、公车消费降低15%,在2008年基础上,公务接待降低10%。2010年底,中纪委发布消息,各地区各部门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三项经费的财政预算,在2009年缩减158.06亿元的基础上,又被压缩57.51亿元。
如果2009年缩减三公消费的目标已经达到,我们可知,公费出国的20%、公车消费的15%和公务接待的10%,共有158亿元。由此可以推算出2009年的三公消费。这当然不会是小数,但比起每年三公消费9000亿的“不足为信”的说法来,差异太大了。
当然,中纪委的数据指的是“财政预算”内的情况,而“不足为信”的数据,应是包括了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而三公消费很大部分正是通过预算外资金开支。今年6月的财政决算报告将要公布三公消费,这应该是列入财政预算的那一部分三公消费的数据。而三公消费的总体情况,可能仍然是缺乏完整可信的数据。怎样将三公消费的真实情况完整告知社会,这是需要继续关注的。
无论如何,财政报告将要公布三公消费数据,值得肯定。即使这只是三公消费的一部分,毕竟比起完全缺乏数据要好。公布预算内三公消费,也有助于人们更加关注预算外三公消费的情况。中央财政报告公布三公消费数据,还将使人们去关注各个地方、各个部门的三公消费数据。
公开信息,不等于权力约束,但公开是约束的前提。财政部公布三公消费数据,应能带来约束三公消费的一系列后续行动。
遏制“三公消费”从公开开始。
如果今年6月,三公消费的数据能够如期公布,将首次使人们在谈论三公消费时有数据可以引用,也将首次可以在避免“不足为信”的条件下谈论这个问题。
□时事评论员 刘洪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