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4, 2010

科技创新 中国需打场人才保卫战

  

科技创新中国需打场人才保卫战

  集中在大中城市 平均素质不高 制约科研发展 近年海归增多 中国制造变智造

  科技创新 中国需打场人才保卫战

  研究表明,增加一名高科技人才所能带动的GDP增长,是增加一名普通专业人才的4.29倍。世界银行报告则指出,当前世界工厂、土地、工具及机械所凝聚的财富在缩水,而人力资本对于国家竞争力的贡献正变得日渐重要,人才资本与实物资本相比,重要性高出3倍多。

  科技人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制高点,已代替工业经济时代的石油、煤和电,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燃料。

  人才保卫战,是一场世界各大国心照不宣的无硝烟战争。未来的中国,要实现崛起、产业升级,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就必须对全球人才战争做出积极主动的回应。

  人才保卫战·现状

  综合实力第八 5年有望接近德国

  6月份,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指出,中国人才资源综合实力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4个成员国及“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中,排名第八。

  从人才资源综合实力排名可看出,美、日、德有强大竞争优势,可划入第一集团,法、英、韩划入第二集团。第三集团包括加拿大、中国、瑞典和俄罗斯。

  专家分析,如果中国继续目前的增长态势,5年后可能进入第二集团,进入前5名,拉近与德国的距离,将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资源综合实力强国。

  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报告称,世界上5个最大教育体系的大学生人数,已占全世界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中国大学生最多,其次是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介绍,中国在校大学生从1998年的600多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500多万人,中国高等教育开始迈入大众化阶段。

  与此同时,研究生和博士生人数也逐年增长。中国每年培养博士生的总量位列世界第一,2004年全国共有博士点1900多个,2005年高校申报增设2700个博士点,平均每4.2个硕士能出1个博士。

  全球人才资源排名公布

  排名 综合实力 基础实力 研发实力

  1 美国 美国 美国

  2 日本 日本 日本

  3 德国 德国 德国

  4 法国 英国 韩国

  5 英国 法国 法国

  6 韩国 加拿大 俄罗斯

  7 加拿大 意大利 瑞典

  8 中国 西班牙 芬兰

  9 瑞典 俄罗斯 加拿大

  10 俄罗斯 澳大利亚 中国

  注:其中“基础实力”,中国排名第17位——数据来自《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

  海外人才回国 中国制造变为智造

  《纽约时报》刊文《对抗趋势:中国吸引海外科学家归国》,分析了海外华人科学家归国现象,称中国正大力发展科学,以期缩短与世界科技强国间的差距。

  文章说,中国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占GDP的1.5%,虽低于美国的2.7%,但比多数发展中国家要高得多。中国正在作出种种努力发展科学,包括吸引海外科学家回国。

  根据《中国海归人才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139.15万人,回国人数近39万人,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中,2006年回国人数达4.2万人,比上年增加21.3%,总体回归人数呈增长趋势。留学人员归国就业已成大势,吸引“海归”已成气候。

  近年来,许多跨国公司在华负责人的面孔,正在逐渐由欧美人转换成外籍华人或中国留学生。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称,这是很幸运的事,对中国和跨国公司都有利,在吸引和培养人才之外,还打造了一个环境。大家可开发出一流产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近年来,中国的汽车行业就是通过大量引进技术性海归人才,使汽车原创不再是梦。

  海归群体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不仅加快了跨国公司本土化的进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大批国际化的本土人才。从北京的CBD到上海的浦东,再到长三角珠三角,活跃着数以千万计的外企和三资企业人才。

  人才保卫战·不足

  平均素质不高 集中在大中城市

  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2007年进行的全球竞争力评比中,中国科研人员总量世界居首,科研开发经费总额排在世界第6,可见中国科研投入的经费与人力都是世界前列,然而,专利产出率却排在第23名,基础研究是否增强长期经济发展方面排名第17。

  分析原因,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中国科技人才有量无质、平均素质不高,是制约中国科研实力发展的两大因素。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则进一步指出,中国的科技人才集中于大中城市,主要在科研院所及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行业,而农村、企业和基层一线人才匮乏,经济领域科技人才缺乏。

  潘晨光分析说,影响人才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官本位”现象严重,学术行政化制约了创新人才发展。在办学模式上对教育的行政干预过多,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型管理体制。

  在大学里,学校通过行政力量对大学教学质量进行监管与评估,依靠行政手段抓质量,通过一些量化指标来衡量。“学术行政化以及外部各种干扰严重影响科技创新人才潜心研究,而且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评价标准和导向存在偏差,学术成为权力的附庸,高校中的学术活动浮躁,难以形成鼓励科研人才专心从事科研工作的学术环境,以致难以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潘晨光说。

  另外,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企业没有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体。

  清华北大 曾是“美国博士基地”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里的一句台词如今变成经典。

  下个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李坤将启程赴美攻读MBA。

  李坤工科出身,一毕业就进入了全球500强中排名前三的跨国公司转行做管理,几年来辗转广州、北京、马来西亚等地。

  这次去美国深造,将来是否回国,李坤说还没想好。但他说:“就商科来讲,中国的机会更多,回来的可能性更大。”

  李坤透露,他的几个同学已在美国继续攻读理工科了,他们的回国前景不乐观,因国外在科研设备和研究环境上都优于国内。

  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有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中国目前在全球人才战争中还处于人才流失的不利阶段,清华、北大2006年成为美国博士最大输送基地之一。美国《科学》杂志称清华、北大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

  人才保卫战·策略

  美国全球争夺科技顶尖人才

  新加坡建国后,任何资源都没有,连饮用水都必须向邻居马来西亚买。但新加坡却依靠发掘人才资源,也就是所谓的“精英治国”战略成为发达国家。

  人才改变世界,一个大国要真正崛起,仅靠培养世界一流人才还是不够的,还需在全球争夺顶尖人才。

  二战前,德国培养的诺贝尔奖得主是美国的3倍,火箭、导弹也是德国最先发明,但因为不同的人才战略,爱因斯坦等大批德国尖端人才,从当时的世界中心欧洲毅然前往美国新大陆,这也导致了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这是美国战后成为世界中心的根本原因。

  研制原子弹“曼哈顿”工程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恩里科·费米,登月行动“阿波罗”项目的主管及美国的“导弹之父”冯·布劳恩……这些改变美国也改变世界的科学家,没有一个出生在美国,但这些全球顶尖人才都像爱因斯坦一样,在欧洲成名却被美国挖走,并入籍扎根美国。

  2004年,美国将火星探测车送上火星,探测车着陆系统首席工程师李炜钧,出生在中国大陆,计划飞行主任陈哲辉则出生在中国台湾。

  美国确确实实是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和“唯才是举”的国家。

  中国发展人才 需“海纳百川”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海纳百川”式的人才战略并不鲜见。在最强盛的唐朝,政府内部有很多高丽人先后担任过地方最高长官。

  几乎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唐太宗继续隋朝科举制度时,还新建立了一个“宾贡科”科举项目。“宾贡科”专门对外国贡士和留学生以宾礼相待,准其参加科举考试,及第者同样授予中国官职,最著名的是“一代三鹤,金榜题名”的三名新罗留学生崔彦撝、崔致远、崔承佑,他们在中国留学并考中进士。

  其中,崔彦撝一度官至翰林院大学士、平章事,为太子师。

  如今的中国,恰恰需要建立起这种类似当年秦汉盛唐、今日美国的开放型人才战略,并进一步完善国家整体人才战略,建立能够在海内外吸引、选拔世

  界顶尖人才的环境、平台、制度。

  文/实习记者尹晓琳记者黎史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