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世界工厂称号 走出低端产业链 培养思想型人才 发展权威性智库 增强国际竞争力
打破魔咒 中国进步靠科技创新
GDP·幸福
社会终极目标应为国民幸福
2008年11月,当世界还在金融海啸中挣扎的时候,几十位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却跑到喜马拉雅崇山峻岭中的小国不丹。
他们意识到,主宰20世纪的、以GDP增长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存在着潜在问题,世界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思路。
小国不丹的国王在30多年前首次提出“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因为不丹看到了追求GDP的发展模式中存在一个悖论:物质丰富了,收入提高了,人却没有感到更加幸福。伴随着GDP高速增长而来的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犯罪增多、失业威胁、社会冲突、人际疏离等使许多GDP很高的国家的人民感到痛苦。所以GDP不等于幸福,而幸福才应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人均GDP决定社会稳定性
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首先要看其经济增长在多大程度上给百姓带来好处,也就是要看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中国人自古就是不患寡就患不均。在创造了这么多财富后,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管理和分配。只有人们发自内心地感觉生活美好了,才会更努力地去创造更多财富、去维护社会稳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日本问题专家梁云翔教授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人均 GDP
达 3677.86美元。一个国家或地区迈上人均GDP3000美元的台阶,往往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分水岭,在国际上普遍被认为是“不稳定”阶段,是社会矛盾的相对凸显期。
中国进一步发展 从分配机制入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深经济专家徐逢贤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社会迅速转型、经济快速发展和世界格局剧烈变化中,中国要想寻求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提高国民幸福度和人均GDP,首先要从分配机制入手。“目前中国的分配机制很不健全,中国有很多亿万富翁,但同时还有400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分配机制科学化必须对广大职工、农民的收入分配作出适当倾斜,并对企业家的税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以此保证第一次分配的公平,缩小贫富差距,使得人与人的生活平衡。”徐逢贤说。
以幸福为核心 构建发展模式
吸引了诸多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的小国不丹,把国民幸福总值具体分为四大支柱。
即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公平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传统文化的保留;优良的治理制度。不丹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把幸福具体为易于操作的四大支柱,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要像不丹那样,把“幸福”融入到具体的发展战略中去,构建出以幸福为核心目标的发展模式。在大幅度提高人均GDP水平的基础上,将主要精力转到民生问题上来,以达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近年来,虽然中国的GDP高速增长,但是很少听到国人说自己的幸福感也高速增长了。
巨大的经济总量被13亿总人口平均后,中国人均GDP尚不足日本的1/10,人们的富裕水平也远不能和日本比。
刚刚走到工业先进国起飞阶段的中国,今后持续发展的路还很长,发展的空间也很大。反思中国不羡慕霸主美国及西方一些研究大国崛起的学者认为,历史上崛起大国挑战世界“老大”,通常有两种“范式”:一种是以武力直接挑战握有国际主导权的“老大”,取而代之。荷兰、法国、英国、德国的崛起历程,都是这一种范式。
第二种模式是以温和、渐进、非战争方式实现“权力转移”,这可以19世纪末以后美国崛起,并“和平替代”英国的霸主地位为例。
然而这两种模式显然不能用于解决“中国如何做第二”的难题。
中国的历史经验、外交伦理、价值观和战略传统,使中国无意追求世界霸主地位。从中国的视角观察,世界“霸主”并不是个值得羡慕的角色。
中国将选择“第三种范式”崛起,其内涵概而言之,就是在促进国际稳定中实现崛起,在“融入”世界的同时,要积极推进国际秩序循序渐进地合理改造。
“中国崛起贡献的不仅仅是经济,还有价值观、文化。正如法国一位外交官员说的,中国如果无法成功输出文化价值观,就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梁云翔教授说道。
主要国家及地区智库数量排名
(单位:家)
1.美国 1777
2.英国 283
3.德国 186
4.法国 165
5.阿根廷 122
6.印度 121
7.俄罗斯 107
8.日本 105
9.加拿大 94
10.意大利 87
11.中国大陆 74
注:香港29、台湾37全球共5465家——数据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2009年发布的《2008年全球智库报告》
GDP·质量
透过美原子弹日知科技落后
中国人说原子弹让日本人怕了美国,其实日本人更深刻地看到了原子弹背后是美国领先世界的科技力量,裕仁天皇和败军之将山下奉文都认为是科技落后导致了日本的失败。
当时美国刊登了东京废墟的照片,图注是“一个没有技术的民族的末日”,此情此景深深刺痛了日本人。
再比如,一台美国巨铲清理废墟一天,就可以完成1000个劳动力3天才能干完的活,这样的效率让日本人惊讶不已。
中国争取竞争力应依靠科技创新
北京
大学国际关系
学院梁云翔教授指出,在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这个节点上,一些先前的竞争优势降低并逐渐丧失,依靠低廉的生产要素优势争取国际竞争力,并借此发展的路行不通了,失去了土地、劳动力和原料的价格优势,中国要在知识产权、技术和资本投入上与发达国家展开竞争。“提高人均GDP要依靠GDP总量的增长,但是GDP不会无限制增长,而且基数越大增长越难,中国不可能几十年保持10%的增长率。更重要的是依靠GDP质量的提高,要依靠创新。”梁云翔说,“而创新以及国民素质都依靠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比GDP总量的增长都难,还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摆脱“世界工厂”创造是根本动力
进入全球化时代之后,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国民教育水平和国家管理体制。国民素质高了,管理体制完善了,就可以买进资源,进行技术加工。
“比如日本,几乎是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以花1块钱买进资源,然后利用技术加工一下再卖就已经翻几番了。”梁云翔说道。
再比如美国,它的出现虽然只有200多年历史,但却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早在1787年宪法中美国就以法律的手段保障发明专利,正是由于美国政府的鼓励,美国历史上出现了一大批像爱迪生、贝尔这样的发明家和科学家,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起飞。
反观中国,科技支撑的缺乏,导致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至今依然停留在国际劳动分工的产业链低端,赚少得可怜的“低端的钱”,却在能源、资源及环境等方面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未来的中国需要创造。”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
中国迫切需要发展智库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四大名著”光芒四射,而今天的“中国制造”还需要更多科技的填充,需要更多的科技型和思想型人才和智库。
“在公共决策议题上,群策群议是不够的,专业、独立的第三方——智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毛昭晖教授这样说道。纵观西方近500年历史,几乎每一个强大国家的崛起,都伴随着该国智囊机构的涌现。“假如法国突然损失了自己的50名优秀物理学家、50名优秀化学家、50名优秀数学家、50名优秀诗人、50名优秀作家……法国马上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法国思想家圣西门这样说道。
在《2008年全球智库报告》中,中国仅74家智库被认可,而美国有1777个。文/实习记者尹晓琳记者杨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