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8, 2010

“新头衔”让中国面临很多尴尬

  “第二大”不等于“第二强”专家称 会受到老大不断打压 或导致更多猜忌与争端

  “新头衔”让中国面临很多尴尬

  问题

  国家实力没因超日改变实质

  经济超日,在经济学家眼里,并没改变什么。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杨平燮说:“要保持20年以上的长期高增长,要解决能源问题,中国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

  意大利《新闻报》编辑弗朗西斯科·西斯就曾表示,对中国来说,经济的增长并不能包办一切。他说,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将孤身面对由美欧日和其他亚洲国家组成的同盟,中国的技术、军事和经济力量肯定无法以一敌众。

  发展代价资源、环境等问题凸显

  中国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牺牲也是近来备受争议的话题。

  中国近年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固然令GDP快速增长,但在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一些高耗能、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业,不仅经济效益较低,而且严重透支了资源和环境。

  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7月16日,大连市输油管线爆炸,并引发原油泄漏;7月28日晚,洪水将吉林省新亚强化工厂一批装有三甲基一氯硅烷的原料桶冲入松花江中,刺鼻烟雾弥漫;而在当天上午,1800多公里之外的南京市发生了化工厂爆炸。

  我们面对“世界第二”的头衔,欣喜之余,更多的应该是感到其中付出的代价之大。伦敦大学经济学教授孙来祥指出,中国经济最应该关注的,是它的环境代价、人文代价和社会代价。

  发达国家 更会推卸责任给中国

  中国经济超过日本早在意料之中,但成为现实后还是让人们感受到震惊,世界将重新打量中国并适应以一种新的方式与这个经济大国打交道。

  但成为第二,中国自身将面临一系列困扰。毫无疑问,来自外界的责任、猜疑与争端将会越来越多。“长期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是保持低姿态,但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出口国,第二大经济体,还将在明年成为最大能源消费国。所有这些里程碑都意味着,中国能躲的地方越来越少了。”经济咨询公司龙洲经讯的董事总经理葛艺豪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表示。

  伦敦大学经济学教授孙来祥此前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采访时说,这个排名主要是个象征意义,对中国来说也未必就是个好消息。

  孙来祥表示,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即使人均收入远远落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也会更加强硬地要求中国承担相同的责任。

  他指出,在跟西方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发展援助、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谈判时,本是发展中国家还要多费口舌据理力争,要求享受发展中国家待遇,或许会增添不少麻烦。“用俗话说,就是你该多出钱、多出力了。”孙来祥调侃地说道。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多年来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但“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强”。

  回顾历史,1820年中国GDP约为英国的7倍,但在短短20年后却被英国打败了。

  1950年,在被西方列强掠夺百年后,中国GDP仍仅次于美、苏、英、德之后,居世界第五位。但那时,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没有话语权,也根本不被其他国家放在眼里。

  有专家分析,世界第二的头衔对中国来说很沉重。

  从历史经验看,老大总是要不断地打压老二。比如曾经的世界第二——苏联、英国、德国和日本,美国分别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苏伊士运河事件、“星球大战”和经济联系不遗余力地打压。

  “世界第二”甚至是一个令中国尴尬的位置。

  2009年GDP排名

  (单位:万亿美元)

  1美国 14.26

  2 日本 5.07

  3 中国 4.91

  4 德国 3.35

  5 法国 2.68

  6 英国 2.18

  7 意大利 2.12

  8 巴西 1.57

  9 西班牙 1.46

  10 加拿大 1.34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外媒声音

  美国《纽约时报》:中国政府开始在亚非拉地区有更大的影响力,还开始在一系列问题上主导全球对话。

  《华尔街日报》:中国GDP超日并没有改变什么:中国仍极度贫困,但增长迅速;日本虽然相对迟滞,但仍然富裕。

  BBC: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正在激化。过去30年的粗放发展模式造成严重环境破坏、贫富悬殊和社会矛盾激化。

  法新社:美国仿佛已经见过这种光景,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人见证了美国对日本的巨大贸易逆差,日元升值,富足的日本银行购进巨额的美国金融债券;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就曾呼吁日本减少对美国经济的依赖。

  态度

  老大恐慌或致更多猜忌争端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美国引起恐慌。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从若干指标来看,中国经济总产值已达到仅次美国的程度,显示中国已重回18世纪失去的在亚洲的军事、科技和文化强国的地位。

  法新社18日发自华盛顿的报道指出,美国人又开始重谈来自中国的威胁。

  报道称,“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条消息使美国人震惊并突然想到“黄祸”,担心近一百年来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冠军的地位被一个亚洲对手夺去。这种感觉更多的是来自美国60岁以上的那一代人,这必然导致更多猜忌和争端。

  很多西方官员认为,中国以出口带动增长的政策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中国的经济实力可能会带给它权力和影响,但并不总是赢得朋友。中国还将面对更加强硬的美国。

  日本学者说,中国在政治体制上与美国的隔阂又让人看到了苏联的影子,或许中国将因此承受双倍于日本的艰难。

  无论如何,中国的快速增长都显示它将同美国和欧洲在自然资源和市场上形成激烈竞争。

  现在对北京持最激烈批评态度的是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他得知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消息后立刻在自己的博客上撰文指出:“中国所做的事情,相当于某种捕食商业政策,以为借此可以躲过惩罚。”他希望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降至老三 日本不甘心被超越

  去年末,国际机构曾分析说,中国GDP即将超过日本,当时日本还反驳说“还是我们领先”,但是8月发表第二季度经济指标时,日本也说,“要以全年数据为准”。

  日本最有影响力的大报《朝日新闻》所做的民调显示,日本有50%的普通民众认为:“(GDP被中国超越)是一个大问题。”

  现年36岁、从事房地产业的松原耕一认为,这是无力挽回的。“业务一直在流向海外,人口在减少。考虑到日本的面积,我们或许已经比预期更久地位于前列了。我想我们会继续衰落的。”《华尔街日报》说,日本地位的下滑往往更多地被归因于日本缺乏二战后那样的斗志,当时日本在追赶更加发达的欧洲对手。

  现年58岁的小野和义曾是一名银行家。他说,日本失去了动力,过去人们的想法是,如果我努力工作,越努力就越可能成功,不过现在我们失去了这种进取精神。

  邻国警惕 印度联合西方应对中国

  邻国印度紧盯着中国成为新的第二大经济体。《印度时报》早在8月初发表了“如何与第二打交道”一文,关心中国战略决策是否会因此而改变。

  文中说,目前,中国在世界舞台和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上变得越来越强硬,不仅在南海宣誓主权,还可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更加难以通融,并破坏印巴和解进程,从而给印度制造最大的外交障碍。

  文章还提出,要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印度就要先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再者,印度还要放弃冷战时的策略,加强与西方的全面合作,同时加深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

  文/记者林晨音实习记者尹晓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